內容簡介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原是專門治療有長期自殺傾向的邊緣性人格疾患,但愈來愈多的實證研究顯示,DBT對許多疾病與問題,尤其是針對情緒缺乏控制或過度控制,以及相關的認知或行為議題,都有很大的幫助,亦能幫助個案改變生活問題所牽涉到的行為、情緒、認知及人際習慣,直接改善情緒失調的習慣模式。 第一版技巧訓練手冊於1993年出版。當時,關於辯證行為治療的唯一研究,是1991年以符合邊緣型人格疾患標準的慢性自殺傾向者為對象的一項臨床試驗,比較DBT與一般治療的效果。而2015年版本的新技巧,源自作者運用初版技巧的經驗與進行相關研究的結果,另外融入專家針對情緒、情緒調節、痛苦耐受、了了分明、社會科學新發現各方面所做的研究,以及在認知行為的模式內發展出來的新治療策略。修訂版介紹的技巧主要有下列改變: 新增適用多種疾患與非臨床族群的技巧 更廣泛的教學筆記 更多臨床舉例 更多互動講義與補充講義 更好的作業單 多元化的教導課程表 搭配另一專書《DBT技巧訓練講義及作業單》,是林納涵博士在DBT領域最新、最完整的著作。詳細資料ISBN:9789576938658 叢書系列:教育輔導系列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心理諮商/治療  內容連載第一章  DBT技巧訓練的原理 什麼是 DBT?  本手冊提供的技巧訓練立基於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DBT 是一種基礎深厚的認知行為療法,原本是為了有慢性自殺傾向的邊緣性人格疾患( B O R D E R L I N 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患者而發展的治療,結合個別心理治療、團體技巧訓練、電話輔導及治療師諮詢團隊,DBT 是第一個藉由對照試驗證明對BPD 患者有效的心理療法。1 自那時起,多種臨床試驗顯示 DBT 不只對BPD 患者有療效,對許多疾病與問題都有幫助,包括情緒缺乏控制和過度控制,以及相關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此外,愈來愈多研究(總結於本章最末)指出,單是這些技巧訓練,對於有酗酒問題、自殺者的家人、家庭暴力受害者等許多族群,都是很有效的處遇技巧。  DBT,包括 DBT 技巧訓練,是以心理疾患的辯證與生物社會理論為基礎,著重於調節情緒與行為的困難任務,不管是控制不足或過度控制。許多心理衛生問題 2 都源於情緒調節(EMOTION REGULATION)、衝動控制( IMP U L S E C O N T R O L )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與自我形象(SELF-IMAGE)的不穩定模式,這些都與情緒失調(EMOTION DYSREGULATION)有關。DBT 技巧直接對準這些功能失調的模式。DBT 技巧訓練的整體目標在於幫助個人改變與生活問題相關的行為、情緒、思考及人際模式。因此,要能夠有效運用本手冊,就必須以整體觀來了解 DBT 的治療哲學與理論基礎。這種理解決定了治療師對於治療及個案的態度,而此種態度又是治療師與個案關係的重要元素,經常是有效治療的核心,尤其對於有自殺傾向與嚴重失調的個人特別重要。  預覽本手冊包含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一到五章)幫助讀者了解 DBT 及DBT 技巧訓練,第二部(六到十章)是教導特定技巧的詳盡指南。每個技巧訓練模組提到的講義與作業單都可以在網站(WWW.GUILFORD.COM/SKILLS-TRAININGMANUAL)上找到。讀者可列印作業單給個案,也可根據特定的場合加以修改。此外,專門供個案使用的講義與作業單另有專書可購買,也可上網自行列印。看完整內容連載
留言列表